【石油观察家】中国华信:民营油企入俄新篇章
作者:孟凡超
石油观察研究员
7月6日,“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北京华信集团总经理臧建军与“俄罗斯天然气石油股份公司”(简称“俄气石油”)第一副总裁瓦迪姆·雅科夫列夫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正式签署合作协议,俄气石油将向中国华信转让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贝加尔项目三个油田区块股权,双方共同投资开发贝加尔项目并共享收益。根据勘探资料,三个区块油气储量预计可达19.05亿桶油当量,并且距离“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90公里,邻近“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具有便利的油气输出条件。
早在今年6月26日,臧建军总经理即在北京会见了俄气石油国际业务副总裁弗拉季斯拉夫·巴雷什尼科夫一行。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下就成立合资基金公司、共同开展人民币融资业务、在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进行能源产业合作、共同推动在两国元首见证下签署双方合作协议等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就进一步推动双方合作达成了共识。这次华信入股俄气石油贝加尔项目协议的签署正式推动了双方更深层次的合作。
不得不提的是,中国华信作为一家集体制民营企业,如果能顺利入股俄气石油贝加尔项目,或会开启我国民营油企进入俄罗斯油气上游领域之先河,开启中俄油气合作的新篇章。
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CEFC,简称中国华信)是集体制民营企业,由上海能源基金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中安联合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公司是集石油物资国家储备与商业储备,能源数据库储备,海外油气资源投资与开发,石油产品及农化产品加工生产,军用产品研发与生产,石油、化工及天然气产品进出口贸易和金融交易、租赁、保理、电子结算等服务为一体的企业集团。
目前,中国华信拥有2大集团公司,9家一级公司,拥有A股上市公司华信国际(代码002018),参股海外3家上市资源矿产企业,拥有各类专业人才2万余人。公司与拉美、中东、中亚、南欧的多个国家石油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建设海外石化产品商业储备与中转站,参与中东、中亚等地区油气开发开采,2014年签订了原油长约合同500亿美元。与以色列国家石油公司、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等建立了战略联盟,签订多项天然气15年以上长约合同。
经过多年连续高速发展,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8%。2014年,中国华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第349位、世界品牌500强第396位,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营石油企业。
中俄油气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与前苏联在新疆成立第一个对外合作企业——“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后来中苏关系破裂,中国相继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发现大型油田,结束了中国贫油时代,中俄油气合作陷入停滞。
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油气产量严重下滑,经济陷入衰退,俄罗斯谋求与中国进行油气合作,虽然彼时中国原油已成净进口状态,但进口量很小,油气合作呈现出“俄热中冷”的局面;2000年至2005年,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及中国原油进口量扩大,对外依存度急剧增加,中俄油气合作局面转向,中国积极寻求合作,而俄罗斯态度转冷。典型的标志事件就是2002年12月中国石油集团总公司退出了斯拉夫公司股份竞标及2003年俄罗斯决定放弃原计划建设的安加尔斯克到大庆的输油管道。中俄油气合作步履艰难。
转机发生在2005年,当年1月中国石油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关于进口4840万吨俄罗斯原油的长期贸易合同》,俄罗斯2005-2010年向中国供油4840万吨,并从中国贷款60亿美元。俄罗斯首先将东西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支线建到中国,中俄油气合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2005年初,中国石化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了开展广泛合作的谅解备忘录。7月,双方签署了有关建立合资企业共同参与俄罗斯远东萨哈林-3油气田开发的协议。根据协议,中国石化将获得萨哈林-3油气项目25%的份额。此外,两家公司还表示将合作开发位于俄罗斯马加丹地区、北冰洋海域大陆架和东西伯利亚等地区的油气田。
2006年8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对俄罗斯乌德穆尔特石油公司(UDM)的收购,总交易额为35亿美元。中国石化通过与俄罗斯石油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中国石化持股49%),联合收购TNK-BP公司旗下的UDM公司96.86%的股份。UDM年产量约600万吨,探明石油储量7840万吨,预计石油储量超过1.31亿吨。中石化成了第一家进入俄罗斯油气上游市场的中国公司。同年,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一期开工。
而此段时间,中石油在俄罗斯的油气上游投资并不顺利。2006年3月在中石油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订的《关于中国、俄罗斯成立合资企业,深化石油合作的基本原则协议》的基础上,分别在俄罗斯及中国天津成立了两家合资企业——东方能源有限公司和中俄东方石化(天津)有限公司,但是由于油气区块及油价、油源供应等一系列问题,目前两家合资公司的运作基本仍停留在纸面上,中石油与俄罗斯的油气合作在这三年(至2008年底)基本搁浅。
2009年之前,中俄油气合作虽有成功,但进展很少,尤其是天然气合作,停滞不前。中俄油气合作中存在明显的深层次问题。俄罗斯国内一直存在“中国威胁论”的声音,担心沦为中国的资源附属国,从而导致中国在俄罗斯油气上游领域裹步不前。而对于天然气合作,由于双方在进口管道的走向、价格方面一直存在分歧,加之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始终放在欧洲,对向东方输气并不热心,所以在这一时期,中俄油气合作并不顺利,仅在石油合作上取得了些许进步,中俄油气合作情景并不明朗。
2009年2月,随着中俄两国副总理主持召开的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三次会晤,草签了《关于石油领域合作的协议》,中俄油气合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正式开通运营,标识能中俄能源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2013年3月在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两国政府签署《俄罗斯向中国增供原油的框架协议》,确定东线增供原油2013年不超过80万吨,然后逐年增加,2018年达1500万吨/年;西线供应原油700万~1000万吨/年;向东方石化供油910万吨/年。
2013年5月,中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公司签署亚马尔LNG项目,根据合同,亚马尔LNG公司每年将向中国供应300万吨液化天然气,供应期20年,项目已顺利完成交割。2014年11月9日,中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在北京签署框架协议,协议规定中石油获得该公司万科尔油田10%股权,该油气田原油及凝析油可采储量5.24亿吨,天然气1060亿立方米,2013年产量达到2200万吨,已经累计开采石油7000万吨。
天然气方面,2014年5月21日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同日,中石油和俄气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根据协议,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同年11月9日,中石油与俄气又签署了《关于沿西线管道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双方敲定了基本技术经济条款,确定工期规模300亿立方米/年,供气量渐增期为4至6年,供气期限30年,以及下步的工作计划。同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京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计划在油气领域广泛寻求合作机会。
2009年以来,中俄油气合作步伐加快,在一些重大项目的取得了突破,但不得不说的是,中俄油气合作仍主要停留在贸易层面,且以大型国家石油公司为交易平台,虽然中石油已经入股亚马尔LNG项目,但不拥有作业权;至于国内民营油气开发企业,尚无进入俄罗斯的先例。
从中俄油气合作情况可以看出:长久以来,中俄油气合作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能源国企为平台,涉及的项目规模大、投资高,民营企业很难参与进来。中国华信作为一家集体制民营石油公司,多年关注于油气贸易及境外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2013年营业收入达到2099亿元,2014年,中国华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第349位,具有很强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其入股俄气石油贝加尔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内其他民营油气企业进入俄罗斯带来了启示。
(1)抱团入俄,壮大资金技术实力
俄罗斯拥有历史悠久的大国文化,这不仅体现在其国家意志上,而且体现在油气公司的规模上。目前俄罗斯约有240家油气开采企业,其中俄罗斯石油公司、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卢克石油公司、诺瓦泰克石油公司、巴什基尔石油公司、苏尔古特石油公司、秋明石油公司、鞑靼石油公司、斯拉夫石油公司、卢斯石油公司等11家大型油气开采企业的产量占俄罗斯总产量的95%。在其对外合作的对象中,基本上都是西方大型国际石油公司,这些公司不仅资金雄厚,而且技术一流,通过股权转让、合作开发,俄罗斯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资金,同时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目前,大多数中国民营油企实力相对还很小,无法跟俄罗斯的主要油气生产企业匹敌,所以在进入俄罗斯油气并购市场时,首先资金实力就会受到质疑,更不会考虑技术水平。如果民营企业想要进入俄大型油气项目,则必须抱团出海,彼此开诚布公,集合几家有实力的企业组成能源投资财团或油气并购基金,从资本层面上进入俄罗斯,分享俄罗斯油气开发带来的收益。
(2)放弃绝对控股目标,适应小股东角色
中国企业在进军海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拥有控股权的心态,这可能出于方便工程管理的心态。然而,俄罗斯拥有很强的民族情结,对本国的资源被别的国家控制很难接受。所以,民营企业应该采取跟随的策略,紧跟着国内三大石油公司进入俄罗斯的油气项目,通过对前期资金投入的多少,风险的可控程度,预期收益的预判,做出详细可信的方案,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进入俄罗斯油气市场。正如俄萨哈林2号项目在1994年开始开发时,由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30%)、美国McDermontt公司(20%)、日本三井公司(20%)、壳牌石油(20%)和日本菱公司(10%)组成萨哈林2号项目作业公司萨哈林能源公司(Sakhalin Energy)。并没有任何一家拥有绝对的控股权。
(3)精挑边际小油田,谋求控股开发
俄罗斯油气行业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很多老油田开发已到中后期,难免会有很多边际小油田开发不够充分,而追求大储量大产量的资金对此不屑一顾。通过精挑细选一些边际小油田,运用国内成熟的三次采油技术,或可产生重大的油气价值,带来可观的收益。而且正如上文提到的俄罗斯目前有240家油气开采企业,除了11家大型企业外,众多的小型企业或许是国内民营企业应该重点开发的合作对象。
此外,在中国油企力争进入俄罗斯上游市场的同时,努力寻找油气装备及油服机会也会是中国民营企业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一条途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